近幾年來,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在技術、綠色發展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,結構不斷優化。飛機板、汽車板、納米陶瓷鋁、電解銅箔、鈷鋰新材料等為國防軍工和新興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;電解鋁綜合交流電耗、銅鉛鋅冶煉綜合能耗進一步降低,排放進一步減少。投資結構也得到了優化,在冶煉項目投資繼續下降的同時,加工項目投資出現恢復性增長,扭轉了連續兩年下滑的勢頭。
近年來,有色金屬行業企業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、激發員工內生動力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明顯進展,有的企業短期內將主導產品綜合成本從行業排名后30%提升到前40%,有的企業短期內降低綜合成本近30%。
2017年行業利潤的增長,主要得益于價格的反彈。全行業投資持續下滑的局面沒有改變,民間投資同比下降8.2%,降幅高于全行業投資1.3個百分點。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、供給過剩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、科技創新和拓展應用的雙重短板短期內仍難以根本性改變。
2018年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,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。有利因素主要表現在:世界經濟呈現復蘇態勢,我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,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多措并舉,企業家應對困難與挑戰的信心與能力不斷增強。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:國際局勢不穩定因素猶存,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國內需求總體偏弱,支持政策傳導偏慢,產業新動能培育偏緩,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復雜。
專家表示,2018年和今后一個時期,有色行業要從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放松;把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;把科技創新作為突破行業短板的重中之重;把綠色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;把防控風險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;把降本增效作為激發活力的重要抓手等六個方面發力。
業內人士表示,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體系完備、市場規模巨大、人力資源豐富、綜合優勢明顯,是名副其實的產業大國,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實現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續的發展。(李彬)
轉自:中國工業報